2015年5月20日 星期三

台灣第一座自來水廠 - 淡水雙峻頭自來水廠

日本人在接收台灣後,為了改善飲用水衛生,方便民眾用水,以防止傳染病,一方面積極改善環境衛生,另一方面則選定在淡水興建乾淨的飲用水設施。

1895年,淡水廳長指派在淡水電信所工作的丹麥籍技師漢遜(E.HANSON)實地履勘大屯山麓雙峻頭水源地湧泉,認為該湧泉水質甚佳,可直接飲用,建議可做為自來水源。選定水源後,再計算淡水市區每日所需用水量。依當時的計畫,供水人口約7000人,加上軍用、船舶用水共13000人,以每人每日用水量83公升計算,每日要輸送2440噸的自來水。

水廠內使用的水管,漢遜技師為了避免鑄鐵管必須從歐洲進口,而拖延供水時程,便將部份水管改用木管或陶土管,當時,適逢台灣總督府的衛生顧問巴爾頓及其愛徒濱野彌四郎來台走馬上任,實地複勘後,認為在兼顧長期的經濟效益和供水安全,所有管材仍應採用鑄鐵管,並加大口徑。前後經過5次變更設計,整個工程歷經32個月施工,終於在1899年的3月31日竣工,4月1日正式通水,利用重力輸送水源至淡水市區供水,台灣第一座自來水廠就在淡水誕生。至今,源源不絕的湧泉,仍供應淡江大學、淡水國小及其附近住戶的用水所需。

興建營運已有百年歷史的淡水雙峻頭水廠,為國內第一座自來水廠,十分適合安排「追根尋源」、「飲水思源」等「寓教於樂」的休閒旅遊活動。

(資訊來源:網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